(行业资讯)食品行业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0-06-30 18:43:59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高海伟先生在由上海中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CN中商)主办的《物码时代-解锁糖酒食品行业新营销》的线上论坛中,针对食品行业追溯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了精彩演讲。高海伟先生从事食品流通、信息化工作十多年,长期专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标准化、供应链等方面的研究,在食品追溯体系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他从食品产业发展对信息科技的高度依赖;追溯体系在食品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5G时代食品产业的机会、追溯的机会,二者如何巧妙助力?以及追溯到底如何给食品产业赋能四大方面进行讲解。
关于追溯体系建设,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95号文是追溯体系的标志,95号文里强调了七大重要产品,其中有两类是食用农产品和食品,属于我们的食品体系。第二个是2019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这里面再次强调了追溯体系的重要性。其实当2015年11月1日开始执行新食品安全法的时候,就已经给了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个很好的法律地位。
追溯这个词最早走进大家的视野源于欧洲疯牛病时期,而中国追溯体系第一次跟大家亲密接触的时候是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用来保障奥运食品的安全。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皇室饮食中我们早已发现了追溯的身影,尤其针对进贡食品,谁做的?谁端上来的?谁试吃的等等过程全有详细记录。那时候并没有追溯的概念,但这种方法一直被古时的皇室贵族用来保障食品安全。
到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认识追溯体系?大家经常讲到一物一码,其实一物一码本身是放在物品之上的,在一物一码的管理体系过程中还有对象码和节点码,即一个对象一个码,对象码与对象码之间的关联构成了追溯。
基于追溯的应用有哪些呢?非常多,比如像我们今天分享的新营销,基于一物一码的新营销其实也是一种简单的追溯应用,基于追溯的应用还有以下这些场景。
我国的追溯体系近些年发展的非常快,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每年也都在出中国食品供应链发展报告,据2019年3月份统计的数据显示,市场上有效的追溯企业数量有3812家,而2020年3月份的最新统计,这个数字是5004家,说明在这一年当中我们的追溯供应商增加了30%,这个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其次在追溯体系里,追溯形式具备多样性,包含了营销、防伪、防窜货、物流管理等多方面,不可否认,我们的追溯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但同样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难批量复制,总体来说食品追溯的比例应用比较低,大多数都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的。
项目本身就会具备一些局限性:个性化比较强,项目和项目间有共性但是都不一样;项目发展过程基本都是靠技术推动来落实,技术推动有优势,但也存在问题,跟企业的真实需求可能会存在一些差距;项目的建设成本都比较昂贵,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推广难度,无法批量复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食品行业里追溯应用比例不高的重要原因。
那么食品行业的追溯项目要想批量化发展,大量复制,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1.企业的模糊需求向行业的共性需求去引导和转化
2.个性化的功能模块向标准化模块去转化
3.扩大企业应用规模,数量多成本势必会下降
这样的结果会让追溯项目逐步发展成追溯产品,在实现的过程中还需要标准体系来打通这8个点之间的关系。
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每个企业的投资额度不一样,研究程度不一样,应用效果也不一样。就像对食品的区分,有一般食品、有比较好的食品、也有非常高端的食品,品质和消费体验大不相同。追溯体系也一样,这么多的食品企业都在搭建追溯体系,那么追溯体系程度自然也分一般、良好和较好。
怎么去区分,怎么去引导食品企业去建立追溯体系并很好地使用追溯体系,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在2017年开始推出可追溯食品的评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邀请了CCN中商一同参与到标准的起草工作中来。
其实追溯从不同的角色上去看,诉求点也是有区别的。对于政府而言,他们出台诸多文件去推动追溯体系是想通过追溯体系去提升食品安全质量,进行食品安全管控;对企业而言,追溯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提升效率,解决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同时还能向政府和市场输出食品安全数据,有利于构建食品安全信心。对消费者而言,丰富的营销方式可以给予他们良好的产品初体验,详细的追溯信息呈现也在潜移默化中带给他们更多的产品认知和品牌信任。
对于可追溯食品的评定,高海伟先生还分享了他们的四大评定思想:第一部分是食品原料的管理,权重占比25%;第二部分是生产加工,占比35%;第三部分是食品流通销售,比重占15%;最后一部分是信息系统,占比25%。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工业国家和最大的食品消费市场,在各行业分类里食品工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第一位,我们拥有很多资金实力雄厚的食品企业,也拥有具备升级生产工具想法和激情的企业家,相信随着5G的到来和应用,会进一步提升可追溯食品的效率和发展,同时给予食品行业追溯供应商更多的落地机会,让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实现自动化产线和自动化管理。